最終,鄭城王氏的王瑔不得不妥協,同意用安陵王氏十幾代人累積下來的財富,來換取安陵王氏壹門的赦罪。(www.QiuShu.cc 求、書=‘網’小‘說’)
畢竟在這些大貴族的眼裏,族人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安陵王氏分家所失去的財富,相信在鄭城王氏的幫助下,王瓚等人定能東山再起。
真正的損失,在於安陵王氏壹門被逐出了安陵,這才是讓王瑔最感到憤怒的。
但是沒辦法,在安陵,他鬥不過趙弘潤。
“這份屈辱,王某銘記於心!”
在臨離開安陵前,王瑔派人向趙弘潤送了壹封書信,上面就寫著這句話。
趙弘潤看完後曬然壹笑,隨手就將這張紙團成壹團,丟到了窗外。
喪家犬的叫囂,何必在意?
“吱嘎”壹聲,書房的門開了,宗衛呂牧邁步走了進來,身後跟著有些拘束不安的貢嬰、貢孚兄弟二人。
見此,趙弘潤遂站起身,拱手微笑著說道:“貢氏兄弟,本王要感謝妳二人深明大義。”
“豈敢豈敢。”
貢嬰、貢孚兄弟二人,都不像是那種能說會道的人,被趙弘潤拱手壹拜,頓時漲地面色通紅,手足無措。
定了定神,貢嬰吐了口氣,說道:“看在肅王您的面子上,我家幼弟的冤屈,就到此為止吧。”
趙弘潤楞了楞,哈哈笑道:“如此說來,是本王欠了兩位壹個天大的人情啊。”
“大哥,妳這叫什麽話?”
貢孚沒好氣地瞪了壹眼不會說話的哥哥,隨即連忙對趙弘潤說道:“肅王殿下您莫見怪,我家兄長不會說話。……在我看來,此安陵城外的難民,大多來自鄢陵,他們之所以無家可歸,皆因鄢陵縣已歸我等……若因為我輩,讓他們無法得到壹個可安身之處,我輩亦深感虧欠。”
貢嬰抓了抓腦袋,點點頭說道:“肅王殿下,我就是這個意思。”
『妳那話,根本不是這個意思好不好?!』
在屋內,壹幹宗衛們,以及縣令嚴庸,聞言皆有些古怪地望著貢嬰,望著這個腦袋也不大靈光的家夥。
不過趙弘潤倒不以為,他對於似褚亨、牛壯、貢嬰等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人,其實是頗有好感的,因為這類人心思最為簡單,而且壹般情況下不會去加害別人。
“好好好。[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棉花糖小說網www.mianhuatang.cc]”趙弘潤贊許般望著貢孚點了點頭,說道:“不管怎樣,此次就算是本王欠貢氏壹個人情……”
『肅王的人情……』
縣令嚴庸眼熱地瞅著貢氏兄弟二人,他不禁有些羨慕。
縱觀整個魏國,有幾個人能得到這份殊榮?
可嚴庸還沒來得及感慨完,就見貢嬰大大咧咧地說道:“都說了到此為止了!……此番肅王幫咱兄弟出了口惡氣,叫安陵王氏傾盡家財,還勒令王郴那狗賊親自到咱幼弟的墓前磕頭認錯,相信咱家幼弟在天之靈亦能瞑目了。……咱們兩清,誰也不欠誰的!”
『這夯貨是有多不會說話?』
縣令嚴庸目瞪口呆地看得貢嬰,在心中大叫起來:妳這蠢材!那可是肅王的人情!
然而趙弘潤在聽到這番話後,臉上的笑容卻更濃了,只見他上下打量了貢嬰、貢孚兄弟二人幾眼,忽而問道:“我聽說,妳兄弟二人武藝不錯,不知百人將可能勝任?”
“百人將?”貢嬰睜大了眼睛,自信滿滿地說道:“鄢陵軍中有些百人將,還打不過我咧!”
“這樣啊,那就五百人將吧。”趙弘潤笑著點點頭道。
聽聞此言,貢嬰還未反應過來,倒是貢孚驚喜地睜大了眼睛。
五百人將?
這可是壹個不低的軍職了!
“多謝肅王殿下!”貢孚壹臉感激、驚喜地說道。
趙弘潤微微壹笑,轉頭望向宗衛呂牧,對他說道:“呂牧,知會晏墨壹聲,本王給他兩員猛將。”
“是!”
宗衛呂牧點點頭,對貢嬰、貢孚兄弟二人擡手說道:“兩位,請。”
“肅王殿下犯困了麽?”
貢嬰傻楞楞地說道,結果卻被貢孚死命拉走了。
趙弘潤用善意的目光望著這對兄弟走出書房。
無論是看在他趙弘潤的面子上也好,亦或是像貢孚所言的也罷,此番他的確是欠了貢氏壹個人情,畢竟若是身為苦主的貢氏不滿意趙弘潤對安陵王氏壹門的處置,還要繼續鬧下去的話,想要化解安陵與鄢陵兩縣的民族對立情緒,簡直是難如登天。
好在貢嬰、貢孚兄弟二人皆是深明大義的人,在他趙弘潤的勸說下,總算是同意了安陵王氏壹門用金贖,即用家產補償他們的事。
如此壹來,貢氏兄弟壹案就此了結,也算是給化解安陵與鄢陵兩縣民族對立情緒這件事開了壹個好頭。
『接下來……先安置城外的難民吧。』
沈思了壹番,趙弘潤擡頭望向縣令嚴庸,在幾番思量過後,他沈聲說道:“嚴庸,經過本王幾日的思忖,本王忽然覺得,妳或許仍可造就。”
『誒?』
聽聞此言,嚴庸只感覺渾身的骨頭都酥軟了。
『這話什麽意思?難道這位肅王殿下不準備上告禦史監撤我的官職了?』
嚴庸的臉上,不由地泛起無法控制的期盼。
他的表情,趙弘潤皆看在眼裏,卻並不說破,贊責參半地訓誡道:“經過多日的觀察,本王認為,妳是有過錯,但罪不至於削去官職。……眼下本王給妳壹個彌補過錯的機會。”
嚴庸聽得心砰砰直跳,喜不勝喜地拱手說道:“請肅王殿下明示。”
“無他,本王就是要妳設法安置城外的五萬難民,使其人人皆有可擋風遮雨的屋子,皆有可果脯充饑的食物……”
聽聞此言,嚴庸遲疑說道:“這倒不難,問題在於城內縣民的態度。殿下,您知道的,縣內的民眾往日受到王氏等貴族的蠱惑教唆,他們對城外的難免報以排斥……”說到這裏,他忽然瞥見趙弘潤壹臉冷淡,心下壹驚,連忙說道:“肅王殿下放心,此事包在下官身上。”
趙弘潤的眼神很直白:連這種事都處理不好,要妳這個縣令有何用?!
“去吧。”
“是!”
在趙弘潤的催促下,縣令嚴庸連忙走出了書房,忙碌於城外難民的安置工作去了。
就在這時,宗衛穆青從書房外走了進來,將壹封書信遞給趙弘潤,說道:“殿下,這是方才商水縣的羊舌氏派人送過來的。”
“唔?”
趙弘潤望了壹眼書信,他原以為是羊舌燾給他的書信,可意外的是,信封上的落款,卻是『戶部李粱』。
『戶部尚書李粱的書信?』
趙弘潤壹邊拆,壹邊暗自恍然大悟:必定是因為那些金磚的事。
果不其然,戶部尚書李粱在書信中向趙弘潤解釋,他已仔細檢查過趙弘潤派人送到大梁的金磚,他承認,這的確是戶部國庫的庫金,但是,卻不是近些年的。
李粱在信中告訴趙弘潤,這些金磚,最起碼已有十幾二十年的歷史,它的規格,戶部早已不再采用。
打個比方說,倘若將這些金磚視為第壹代的庫金規格,那麽如今的戶部,早已是采用第三代的庫金規格了,即采取了肅氏度量衡標準的規格。
而在書信的最後,李粱在信中向趙弘潤保證,他已經派人清點國庫內的舊式樣的庫金,並未發現有任何虧空,他認為,這些金磚,應該是十幾年二十年前,朝廷賞賜給有功之士的金子。
『軍功之金?』
趙弘潤暗自嘀咕道。
因為在他印象中,能讓朝廷拿出如此巨大的金磚作為獎賞的,唯有那些曾經立下了大功的將軍。
是的,十幾二十年前,魏國的武將還是比較多的,只不過當年大梁內戰,那些將領們或主動、或被動地站了隊,在靖王趙元佐與禹王趙元佲的戰爭中犧牲了,哪怕是當時沒有犧牲,事後亦被趙弘潤他爹趙元偲追究,只有壹小撮支持趙元偲與趙元佲的武將得以幸存。
正是這場內戰,直接導致魏國武將奇缺,從而也使得百裏跋、司馬安、徐殷、朱亥等魏天子身邊的宗衛,邁步到軍職的頂峰。
若非如此,豈有駐軍六營的六位大將軍,其中有四人皆是宗衛的道理?
要是當年武將人才濟濟的時候,宗衛們頂多占壹到兩人,比如三衛軍的統帥職位,以及京師衛戎軍『浚水軍』的大將軍職位,其余邊戍大將軍,應該會由武將名門的世族擔任,根本不至於像如今這樣,魏天子趙元偲身邊的宗衛,幾乎掌握了魏國至少六七成的精銳軍隊。
“呼……”
長吐壹口氣,趙弘潤將戶部尚書李粱的來信放在桌案,站起身來走到窗邊,負背雙手目視著窗外的景致。
『居然是十幾二十幾年前朝廷賞賜出去的金磚,這就不好查了……那些當年功勛卓著的將門武族,如今不是都雕零了麽?誰會想要我的性命?』
“哎,不好查啊……”
趙弘潤嘖嘖道。
就在這時,宗衛穆青去而復返,壹臉驚喜地說道:“殿下,沈彧有書信至。”
“沈彧?”
趙弘潤聞言心中大悅。
“快,取來我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第章:兩封來信(二)
收到沈彧的書信,趙弘潤並不感到意外,畢竟算算時日,沈彧那邊應該已安頓下來,理當給他寫封信,畢竟趙弘潤是他所效忠的皇子。( 無彈窗廣告)
宗衛等同於家臣,理當向效忠的對象匯報近期的事。
“讓本王來看看,看看沈彧那家夥最近過得如何。”
趙弘潤笑著拆開了書信,而宗衛穆青更是站在趙弘潤身旁,探頭探腦,就連在旁護衛的宗衛長衛驕,在聽到沈彧的名字後,亦忍不住來到了趙弘潤身邊。
“唔唔……”
在拆開書信後,趙弘潤壹目十行觀閱著沈彧信中的文字。
只見信中,沈彧首先向趙弘潤請安報安,隨即,他告訴趙弘潤,他回到大梁後,並沒有找到趙弘潤的五叔禹王趙元佲。
原來,此番禹王趙元佲並沒有親自前往大梁,而是派了他身邊的宗衛長『韶虎』,負責對新軍的訓練。
不過憑著魏天子趙元偲與肅王趙弘潤的面子,韶虎還是將沈彧推薦給了趙弘潤的五叔趙元佲,於是,剛到大梁沒幾日的沈彧,已得到了禹王趙元佲的允許,正準備前往後者的地方,跟隨後者學習統兵之道。
至於那個隱居的地點,沈彧在信中委婉地表示不方面透露,因為這是他答應了禹王趙元佲的。
“這廝居然還保密!……殿下,回頭壹定要重罰他!”
衛驕壹臉“憤慨”地聲討沈彧,在趙弘潤面前“指責”沈彧的不是,但是看他笑地合不攏嘴的表情,不難猜測,這位耿直的現宗衛長,此刻正為兄弟沈彧能拜入禹王趙元佲門下而感到萬分的喜悅。
趙弘潤聞言哈哈大笑,點頭說道:“唔,壹定要重罰!”
然而待信紙翻到第二頁,趙弘潤沒看幾行就楞住了,因為沈彧並未在信中寫他如何拜入禹王趙元佲門下,而是記載了壹樁他聽聞的,在大梁發生的大事。
壹個名叫周昪(bian)的文士,成為了東宮太子弘禮的第二位幕僚,且以東宮的名義,向朝廷獻上了幾條強國的秒策,以至於如今大梁東宮太子在朝野的聲勢大漲,徹底蓋過了雍王弘譽與襄王弘璟。
再翻下去,趙弘潤發現沈彧抄錄了那幾條被朝廷所采納的強國國策,從字跡判斷,不像是沈彧的筆跡,從上面還蓋著『翰林署』的印章推斷,這應該是沈彧想辦法直接從翰林署拿來的草擬文書。
而壹旦某條國策經過了翰林署,就意味著朝廷十有八九要推行下去了。
『……』
趙弘潤皺起眉頭,逐字逐句地閱讀這份草擬文書。
草擬文書上擬寫的,總共有三條。
其壹,恢復『大魏武軍』。
求書網www.qiushu.Cc 提出這項策略的周昪表示,北方的韓國,對魏國的威脅越來越大,而齊、魯,對楚國的戰事亦即將展開,可以預見,魏國日後幾年裏,多半是兵戈不斷。
因此,周昪建議擴充軍隊,確切地說,應該是恢復『大魏武軍』這個番號。
『大魏武軍……魏武卒!』
趙弘潤的眼眸變得凝重起來。
大魏武軍,俗稱魏武卒,曾經是魏國最精銳的步兵戰車混編軍隊,魏國正是依靠這支強軍,擊敗了鄭、梁等國家,在中原站穩了腳跟。
但在後來歷年來與韓國的戰爭中,大魏武卒的損失非常慘重,壹直到『魏韓上黨戰役』,大魏武軍徹底慘敗於韓國的騎軍,全軍覆沒。
從那時候,『大魏武軍』這個番號就消失了,從曾經魏人心中的驕傲,成為了無法磨滅的痛。
而如今,周昪認為,魏國與韓國勢必將會再次發生戰爭,既然無法避免,何不重新豎立起魏人心目中的驕傲,使『大魏武軍』浴火重生,向北方的韓國討回當年慘敗的恥辱呢?
這項就連趙弘潤看了都感覺熱血沸騰的建議,得到了朝廷的認可,甚至於,魏天子趙元偲親自下達聖諭,將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韶虎正在訓練的新軍,命名為『大魏武軍』!
『臥槽!』
趙弘潤眉頭皺了皺,心中暗罵壹句。
要知道,『大魏武軍』這個番號,可是魏國舉國上下魏人的驕傲,而周昪這個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文士,居然讓這個神話般地位的番號,落在了韶虎正在訓練的那支五萬人的新軍頭上,這豈不意味著,這支頂著『大魏武軍』番號的軍隊,就此會偏向東宮?
更要緊的是,這支『大魏武軍』,那可是以魏天子趙元偲從宗府奪來的那些宗衛羽林郎為骨幹,所創建的新軍,再加上禹王趙元佲的宗衛長韶虎親自訓練,可想而知,這支軍隊將會強大到何等地步。
別說趙弘潤手中的商水軍、鄢陵軍、川北騎兵,哪怕是駐軍六營,恐怕論戰鬥力都比不過這支嶄新的『大魏武軍』。
畢竟這支『大魏武軍』,實則是頂著『大魏武軍』番號的,宗衛羽林郎與禹水軍兩者的結合,想想也知道戰鬥力必定爆表。
“這個周昪,哪冒出來的?!”
趙弘潤忍不住罵道。
他終於明白,為何鄭城王氏的王瑔膽敢那般有恃無恐,原來,是東宮太子弘禮掌握了壹支強大的軍隊。
唔,準確地說,東宮還未徹底掌握那支『大魏武軍』,但相信後者對前者是充滿好感的。
忍著暗罵那周昪的念頭,趙弘潤繼續看下去。
結果僅僅只看了壹段,趙弘潤的心再次遭到了震撼。
只見在第二項國策上,周昪建議朝廷設『上將軍府』,並在民籍、士籍、貴籍的基礎上,增設衛籍(軍籍),後者歸『上將軍府』統禦。
『好……』
趙弘潤驚地簡直說不出來話。
軍方、軍方,這個曾經只不過是泛指的詞,如今居然真的出現了可指代的府衙:『上將軍府』!
曾經位列魏國軍職頂峰的駐軍六營,壹下子跌落到二等,兵部名存實亡。
『父皇也好,朝廷也罷,不可能會同意這種可笑的事吧?』
趙弘潤睜大眼睛往下看,越看越讓他心涼。
原來,新設的『上將軍府』,與兵部的職權並不沖突,前者是周昪針對對外戰爭所設的。
而在這壹個大項中,最讓趙弘潤感到心驚的,還是周昪所提出的租售土地的建議。
是的,周昪建議朝廷將上黨、河東等魏韓邊境的土地租售給國內的貴族。
看到這裏,或許會有人覺得周昪很傻,那種戰火不斷的地方,魏國國內的貴族吃飽了撐著去租買?
話雖如此,可若是加上武勛呢?若是加上封爵、封邑呢?
周昪在這項國策中提出,但凡購置了魏韓邊境土地的貴族,朝廷允許其自行籌建軍隊,在日後魏韓發生戰爭期間,自行出擊,若是期間戰功卓著,還可以憑武勛獲得爵位與封邑。
甚至於,若是這幫人反攻開疆辟土,攻下了北地胡人或韓國的國土,朝廷還會以『壹比二』的比例,收回他們原來的封邑,而允許他們擁有兩倍於前者的封邑。
『這個周昪,究竟哪冒出來的?!』
趙弘潤只感覺後背有陣陣涼意上湧。
是這項國策不好麽?
不,這招非常厲害,強得讓趙弘潤說不出話來。
雖然這招計策的後遺癥亦相當嚴重,但在面臨著韓國重兵威脅的如今,這簡直就是絕佳的妙計!
相信如此壹來,國內那幫以往在戰爭中並不想著出力的貴族,在爵位與封邑的刺激下,皆會紛紛前往北方的魏韓邊境,不惜花重金打造軍隊,期待能在與韓國的戰爭中非但能撈回成本,更能賺取以往難以獲得的武勛。
如此壹來,朝廷什麽都不需要做,就平白得到了壹股最起碼十萬兵的助力。
至於此舉會不會使國內出現混亂,因為周昪已經明言只有魏韓邊界,因此,哪怕此計存在著壹些弊端,亦能將因此產生的混亂限制在河東、上黨局部,不至於影響到潁水。
而第三項,也就是最後壹項,趙弘潤僅僅只看了幾行,面色頓時就沈了下來。
為何?
因為周昪在諫言中大加贊賞『燕王』、『肅王』,稱贊其『皇子守國門』的高尚品德,居然奏請朝廷將山陽縣正式冊封給燕王弘疆作為封邑,而將商水縣作為封邑封賞給趙弘潤,別以為這是好事,要知道『商水王』與『肅王』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其中,說是擠兌也好,號召也罷,周昪暗示魏國四境不穩,尚需要幾人坐鎮魏國四方。
這擺明了就是要將雍王弘譽、襄王弘璟等皇子擠兌地主動放棄參與奪位,學燕王弘疆,學肅王弘潤這樣坐鎮魏國的國境。
“混賬!”
趙弘潤怒拍了壹下桌案。
平心而論,趙弘潤的四哥燕王弘疆,主動放棄了爭奪皇位,前往山陽縣,鎮守在魏韓戰事的第壹線。
而趙弘潤,亦至今都沒有改變主意參與爭奪皇位,只要魏國能夠強大,他甘心坐鎮在商水縣,為魏國提防南邊的楚國。
但不管怎樣,趙弘疆也好,他趙弘潤也罷,他們皆是出自對國家的熱愛,履行身為『大魏皇子』的職責與義務。
然而,居然有人企圖擅自利用他們高尚的犧牲與付出,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
這簡直就是莫大的侮辱!
“趙弘禮……妳惹怒我了!”
在宗衛長衛驕與宗衛穆青亦是滿臉憤慨的註視下,面色鐵青的趙弘潤邁步走到窗邊,喝道:“青鴉眾何在?!”
“唰唰——”
窗戶外跪倒了幾名身穿灰衣的青鴉眾,壹個個頭顱低垂,單膝叩地。
“給本王去查清楚,那個叫周昪的混賬東西,究竟從哪冒出來的!……還有,從今日起,散出人手去,派人去盯著東宮壹系人馬,若人手不足,就到陽夏,召黑鴉眾協助!……本王要知道,趙弘禮壹系人馬,每日的壹概動向!”
“是!”
幾名青鴉眾低頭應命,隨即四散消失。
只留下站在窗戶旁的趙弘潤,舉拳憤憤地砸了壹下窗欞。(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