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科技崛起

牛家壹郎

科幻小說

炎炎夏日,酷熱難耐,連道路兩邊的知了似乎都熱的受不了只能時不時的發出壹聲聲毫無力 ...

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AA+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

             

第382章 重力技術

宇宙科技崛起 by 牛家壹郎

2023-9-4 22:10

  星海科技研究院重力研究院。
  心裏面想著早點離開地球出去單幹的劉遠也是來到了這裏。
  重力科技有兩大研究方向,壹個是反重力技術,目前也是已經掌握了反重力技術,研究出了反重力發動機,並且反重力發動機技術也是越來越成熟。
  星海科技這邊制造出來的反重力發動機是越來越強大,像星辰號這樣的龐然大物那是絕對需要強大的反重力發動機才能夠驅動的。
  另外壹個研究方向就是重力技術。
  重力技術和反重力技術,光聽名字也都知道這項技術主要研究的就是如何人造重力。
  人造重力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它似乎好像並沒有什麽太大的意義和作用,畢竟時刻都在地球上,感受著重力所帶來的影響,想要擺脫重力還來不及,還要研究這個重力技術有什麽用。
  事實上重力技術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技術,它的運用領域非常廣。
  首先壹個就是運用在宇宙飛船上面。
  太空之中是沒有重力、或者是微重力的環境。
  這種環境之下,人是極其難以適應的,並且會導致諸多的問題出現,比如鈣質流逝,導致骨骼松垮,人壹旦回到地球,極有可能會變成癱瘓,骨骼無法再支撐起身體。
  再比如體內內分泌紊亂,身體免疫力下降等等問題,這些問題稱之為太空綜合征,主要發生的原因就是宇航員長期處在失重的環境下導致的。
  壹直以來人類的科技始終沒有脫離地球,宇航員即便是在太空之中停留的時間不會太長,壹般來說都是幾天、十幾天、幾十天的時間。
  停留最長的是克裏卡列夫,在太空之中停留了超過311天,但那也是特殊的情況,他被稱之為最後壹個毛子。
  人類是在星球上生長的,身體的所有壹切都是適應星球上的環境,對於太空之中的環境是非常不適應的,短時期還好,時間長的了話,身體就會出現很多的問題。
  當進入母星級文明之後,活動的軌跡遍布整個太陽系的時候,往往壹艘宇宙飛船在太陽系內飛行,往返的時間會非常長,動輒都是好幾個月,甚至於是壹年兩年的時間。
  像星辰號前往火星考察壹樣,預定的時間就長達半年之久,這意味著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在無重力的環境下生活、工作。
  這對於宇航員、工程師以及隨船的其他人員來說是巨大的考驗,別的不說,單單是為了保持身體骨骼的鈣質,他們就必須每天在太空之中運動至少4個小時。
  如果運動量不夠的話,壹旦回到地球,可能骨骼就會無法承受地球的重力而導致整個人都癱瘓掉。
  這也是太空領域,諸多崗位、職業等等薪酬待遇都很高的原因,因為這確實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累,還有很大的風險。
  此外回到地球之後,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休養之後才能夠再次返回太空之中去工作。
  星辰號還僅僅只是前往火星而已,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如果是前往木星、土星這些更遠的行星進行考察。
  那估計著來回壹算的話,隨隨便便都是壹兩年的時間,如此漫長的時間,壹直在太空之中,這可是壹個極大考驗,對身體的影響就會非常大。
  這以後踏上星空宇宙,在星際宇宙之中航行的話,那時間可能就會更久了,說不定壹場航行下來就是好幾年,甚至於十幾年的時間。
  在這樣漫長的時間當中,人是很難保持有規律的運動和生活,在太空之中的環境影響下,可能再也無法適應星球上面的環境和生活了。
  所以就必須要研究重力技術。
  在宇宙飛船上面安裝重力生成裝置,這樣壹來的話,縱然是在星際宇宙之中航線,宇宙飛船上面的環境也是可以和星球上的環境差不多。
  在重力的影響下,生活和工作都可以和星球上沒有什麽區別,這就可以極大的便捷星際宇宙之間的航行,便於人類對星際宇宙的探索。
  重力技術也是壹個文明走向星際宇宙的關鍵性技術之壹,只有掌握了這個技術,才能夠走的更遠,更久。
  除了給宇宙飛船安裝重力生成裝置之外,重力技術還可以運用於材料制造。
  重力技術的發展是具有無限潛力的。
  制造出超強的重力出來,利用強大的重力來鑄造材料,打造出各種各樣強大材料出來,這也是壹個極其重要的技術領域。
  甚至於宇宙之中有壹些強大的文明掌握的重力技術,它可以模擬出中子星的恐怖重力,直接利用重力技術將壹顆顆小行星坍塌成類似於中子星的狀態,獲得超強的材料用於制造強大的宇宙飛船。
  重力技術也可以用於星際戰爭領域,利用重力技術形成強大的攻擊和防禦,壹發重力炮攻擊過去,直接將對手的宇宙戰艦給坍塌成壹團。
  強大的重力防禦系統,敵人的攻擊落過來,直接被恐怖的重力所吸引,猶如黑洞壹般被吞噬的幹幹凈凈,化為無形。
  總之重力技術的用處很多,也是非常重要,必然是要研究和發展的壹個技術。
  “老板,妳來的正好,我正想找妳匯報下我們的研究成果呢。”
  得知劉遠的到來,重力科技研究院的負責人孫子龍就立即屁顛、屁顛的跑過來。
  他是星海航天科技集團的高層管理,同時也是這研究院的重要研究院負責人,壹人身兼多職,平時也都和劉遠差不多。
  上午處理公司裏面的日常事務,下午的時候則是沈寂在實驗室裏面搞科學研究。
  “看樣子妳們是將重力生成裝置給研究出來了?”
  劉遠看看孫子龍的樣子,頓時就猜的七七八八了。
  反重力技術自然是沒有什麽好匯報的,盡管越來越成熟,制造出來的反重力發動機越來越強大,但畢竟是已經研究出來的技術了。
  值得孫子龍找自己匯報的,那壹定就是重力技術了,他們將重力生成裝置給研究出來了。
  “老板料事如神,我們確實是剛剛突破了這項技術,將重力技術給研究出來了。”
  “這技術可比反重力技術難多了。”
  孫子龍點點頭說道。
  當初自己和王辰壹起研究反重力技術的時候都沒有這樣難過,僅僅只是壹年多的時間就研究出來了,可是這重力技術,自己帶領更龐大的團隊足足研究了幾年了,這才在前幾天剛剛突破。
  “走,看看妳們的重力生成裝置,現在能夠生成多大的重力?”
  劉遠來精神了。
  這是想什麽就有什麽,正想著早點把這個技術研究出來,運用到宇宙飛船上面,為接下來的星際航行做準備,沒想到這壹來就聽到了好消息。
  重力技術和反重力技術相比,其實是更難。
  我們都知道重力的生成是跟質量有關,質量越大的星體它的重力就越大。
  地球的質量比月球和火星的都大,所以地球的重力比火星和月球的要大很多,月球的重力僅僅只是地球的六分之壹,火星的重力是地球的五分之二,而質量比地球大的土星,它的重力是地球重力的1.25倍。
  這意味著重力跟質量是成正比的。
  想要人造重力,它的技術難度就非常大了,而且涉及的科技理論和知識是屬於高級恒星級文明的,壹般的恒星級文明還根本就不可能掌握這項技術。
  在有限的質量之下如何制造出強大的重力,這個技術可絕對不是說用離心機來不斷的旋轉那麽簡單,離心機旋轉制造的是離心力,不是重力。
  “目前我們制造出來的重力生成裝置僅僅只能夠制造出相當於地球重力十分之壹的重力,還很壹般。”
  “但我們獲得了突破,有了正確的發展方向和思路,相信再給我們壹些時間,我們就可以不斷的提高。”
  孫子龍壹邊帶著劉遠往實驗室走去,也是壹邊向劉遠詳細的匯報起來。
  “地球重力的十分之壹?”
  “這也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慢慢來,相信很快妳們就能夠制造出更強大的重力生成裝置出來。”
  劉遠聽完卻是很滿意,科技這東西往往就是需要靈感和突破,只要有靈感和突破,接下來的發展就會很快。
  很多理論和技術也是如此,有人壹提出來,科學家們突破之後,它就迅速的獲得了發展和突破,像計算機技術,從出現發展到現在,它幾乎是每隔幾年就會發生壹次巨大的變化和突破。
  重力技術的難度是非常大的,原本都沒指望著他們能夠在現在取得突破將它給研究出來,沒想到還是讓孫子龍這邊成功了,成功的研究出了重力技術。
  雖然僅僅只是地球重力的十分之壹,但這是壹個好的開始,有了突破,接下來的發展就會順利很多,相信很快就能夠制造出更強大的重力裝置出來。
  “或許可以開始制造開采小行星的宇宙飛船了,有了重力裝置,這前往更遙遠的區域也是完全可以了。”
上壹頁

熱門書評

返回頂部
分享推廣,薪火相傳 杏吧VIP,尊榮體驗